专访成都数据集团董事长邓建平:要让数据市场“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 作者专栏 - 乐清通
专访成都数据集团董事长邓建平:要让数据市场“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专访成都数据集团董事长邓建平:要让数据市场“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mxylj 2025-04-19 作者专栏 21 次浏览 0个评论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需通过安全可控的流通释放价值 。”在数据经济行业里 ,“石油论 ”是流传得很广的一个说法。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数据价值的释放,只有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才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经济增长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4月18日 ,“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成都峰会”在蓉城进行 。峰会期间,《每天 经济新闻》记者专访到成都数据集团董事长邓建平――一位数字经济产业的“老炮儿” 。在与记者交流中,邓建平表示 ,数字经济的关键是数据收集,而这面临公共数据供给与行业数据激活的两大挑战。对于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终极目标,他总结为“供得出、流得动 、用得好 ” ,而这三点要倒过来从机制上、流程上、管理上 、基础设施上解决。

成都数据集团董事长邓建平 图片来源:企业提供

公共数据要解决源头供给

邓建平已经在大数据行业里拼杀接近十年之久,成都数据集团也是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成长起来的“老牌新企 ” 。难怪邓建平说:“我们从十年前的信息化公司,到2017年的大数据公司 ,再到2023年的数据集团,每一次都是踩着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节点。”

十年经历三个阶段,成都数据集团在数字经济中的角色包含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核心投融资主体等。公司现建设 、运营有“智慧蓉城”城市运行管理核心平台、承载平台的数字新基建以及数据基础设施 。

以成都为例 ,“智慧蓉城 ”建设中构建了“三级平台、五级应用”的“王”字型城市运行管理架构,“三横 ”即构建覆盖“市 、区(市)县、镇(街道)”的三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中间的“一竖”是数据和事件的双向交互 ,全面提升城市的敏捷治理、科学治理能力。

“成都市采用的是集中授权模式 ,把公共数据资源集中授权给成都数据集团,在可信的环境里开发成一级产品。我们现在开发了超330个公共数据产品,获得了526类公共数据 。这330个产品是不带行业属性的。我们也在向市场主体开放 ,与他们的模型以及行业侧的数据做融合使用,形成了50多个典型应用场景。所以我们叫‘放活二级’ 。 ”邓建平表示,这便是成都的“管住一级 、放活二级”模式 ,在数据产品出来后,还要打通流通、交易、资本化等路径。

不难发现,数字经济的关键是数据收集。收集数据则面临公共数据供给与行业数据激活的两大挑战 。

邓建平表示 ,公共数据供给问题涉及到数据安全问题 。

“公共数据有一个核心要求,原始数据不出域,可用不可见。大家都知道原始数据的价值 ,或者说敏感性。这些数据供给的过程中会出现结构性的问题 。”邓建平说,个人的数据因为涉及个人隐私,相对价值高 ,但是很敏感。这就面临数据授权的路径解决问题 ,所以个人数据获得的难度大一些。他表示,这是全国共性的问题 。

政府侧数据的挑战,则因其层级特色。比如地方税务是垂直管理单位 ,水电气这类行业算是公共事业单位,但它们的数据都叫公共数据。“尽管归到公共数据,但是面临不同的主体 ,还得多主体协调 。公共数据要解决源头供给的问题,(毕竟)公共数据最具有规模化运营的价值。 ”邓建平表示。

“若未来每个省建一个可信数据空间,就像当年的网络八大枢纽节点一样互联互通 ,那数联网就形成了 。当然这个难度非常大,但我们必须先行先试。”他表示。

从机制 、流程、管理和基础设施解决数据要素市场化

再说回行业数据,邓建平认为数据确权和资产化路径有待打通 。

“行业数据难点是企业有大量的数据 ,但是数据躺在数据库里‘沉睡’ 。怎么把数据拿出来用?这涉及到国有资产,所以有一套严格的管理流程,怎么授权、运营 、定价、评估?”他表示 ,数据要在确权之后才能变为数据资产 ,企业才可以用来投资、质押 、授权。

要让数据不“躺平 ”,就需要让数据“跑起来 ”,而这事关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发达程度。在这点上 ,邓建平表示:“数据基础设施要解决的是流通和安全的问题 。”

近来 ,国家提出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这涉及数据流通方面的基础设施 、数据安全方面的基础设施、算力方面的基础设施和网络方面的基础设施 ,

“我们现在搭建的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智能数据标注平台,就是(为)解决流通问题的。我们搭建的区块链和可信数据空间,(是为)解决可信 、安全的问题。我们自己还运营有通用算力、超级算力和智能算力 ,支撑城市、产业 、科研等多主体的多元异构算力服务需求 。”邓建平介绍。

他还向记者提到在顶层设计层面,可以统筹建设全国数据流通设施。

邓建平认为,在当前全国数据流通设施推进过程中 ,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健全运营机制、优化创新成本结构和厘清层级权责关系 。从这一角度来说,高效的全国数据流通平台可以对身份认证 、数据接口、安全管理等共性模块的标准进行统一。在明确国家、省 、市三级数据设施的权责划分后,可实现集约建设 ,同时提前规划可持续盈利的机制。“当前 ,在(数据基建)建设与运营的平衡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建议通过顶层设计推动标准体系建设、明确长效运营机制和完善创新容错机制 。 ”

对于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终极目标,邓建平总结为“供得出、流得动 、用得好” ,而这需从机制上 、流程上、管理上和基础设施上来解决。

城市治理,用AI“重做一遍”

“今天,大家都提到了大模型的应用 ,提到了新的基础设施应用能力。其实我们过去十年里,最开始提的是人机交互,建智慧城市 ,过去几年,‘智慧蓉城’更多提的则是人和数据的交互 。但是现在基于大模型平权的情况,所有这些都值得用人工智能(AI)再来做一遍 。 ”邓建平向记者说道。

什么是用人工智能再来做一遍?他用城市突发事件预警作为案例进行了说明。

“现在用DeepSeek ,拿过去的突发事件进行训练后 。它能马上分析和识别,将突发事件抄告部门,最后人工复核就行了。(AI)还可以做突发事件的分析和预防 ,比如每年的几月份是汛期 ,几月份是火灾(易发时间),可以做历史分析。过去10年到30年的数据都可以分析 。”邓建平表示。

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表达了类似看法,随着大模型深入产业场景 ,AI将成为重塑业务模式 、支撑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和最大变量。世界 询问 公司“罗兰贝格”的一份报告测算,在技术得到充分应用的情况下,人工智能有望通过模式变革的方式 ,降低中国各行业中的运营成本――金额预计达到3.7万亿元 。有一份调查显示,头部企业每投入1美元,将会得到4美元的投资收益。

在与《每天 经济新闻》记者的交流中 ,邓建平还提到了成都的数字经济优势。“我们的算力成本比东南沿海低,人才储备足,更重要的是场景多 。比如在惠企服务方面 ,企业想找政策,以前靠(查询)人工打的标签。现在,用大模型做智能数据库后 ,以自然语言查询就能匹配到政策。(这让)企业感受度好多了 。 ”

对于未来 ,邓建平谈到与腾讯的协同 。集团将继续深耕大民生场景,比如“健康一网通”这样的场景,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转诊、康复回社区 ,实现数据跨部门拉通,让老百姓受更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务

每天 经济新闻

转载请注明来自乐清通,本文标题:《专访成都数据集团董事长邓建平:要让数据市场“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乐清通是一个专注于生活领域的知识平台,提供全面的生活百科知识大全,包括美食、娱乐、家居、时尚、旅游与网络知识等,让生涩的知识简单易懂。